会议日程
时间 会议安排
11月13日(周三) 下午到晚上报到(雨都饭店大堂)
11月14日(周四) 地点:女娲厅
上午第一节 主席:赵永恒(国家天文台)
8:30-8:50 开幕致辞
8:50-9:20 FAST科学数据处理系统介绍(朱明,国家天文台)
9:20-9:50 面向科学数据的高性能可视分析(袁晓如,北京大学)
9:50-10:10 高能物理计算平台的建设与运行(石京燕,中科院高能所)
10:10-10:40 茶歇
   
上午第二节 主席:罗志全(西华师范大学)
10:40-11:00 恒星中的alpha元素丰度分布(李冀,河北师范大学)
11:00-11:20 从地到天:对物理-信息学的历史纠结与契机的一些思考(彭丰林,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11:20-11:40 宇宙加速膨胀问题全面质疑(彭秋和,南京大学)
11:40-12:10 嘉宾论坛一:天文学研究对信息技术(HPC、数据库、网络、软件、可视化、数据挖掘等等)的需求有多大?(主持:邓李才;嘉宾:施建荣、高煜、薛祝和)
12:10-14:00 午餐
   
下午第一节 主席:周建锋(清华大学)
14:00-14:20 南极AST3数据处理进展(商朝晖,国家天文台)
14:20-14:40 面向科研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刘冠川,中科曙光)
14:40-15:00 PB量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毛永全,EMC)
15:00-15:20 Windows Azure for Research(吴国斌,微软亚洲研究院)
15:20-15:50 茶歇
   
下午第二节 主席:张华伟(北京大学)
15:50-16:10 AIRE-Linux(周建锋,清华大学)
16:10-16:30 CSRH数据处理系统与并行化(王锋,昆明理工大学)
16:30-16:50 一种太阳光学图像质量评价方法(邓辉,昆明理工大学)
16:50-17:10 昆明理工大学天文联合实验室太阳图像处理的进展(季凯帆,昆明理工大学)
17:10-17:40 嘉宾论坛二:产学研合作如何互利多赢?天文信息学这样的交叉学科如何获取更多支持和认可?(主持:朱鸣罡;嘉宾:李华清、吴国斌、郑胜)
18:00-19:00 晚餐
   
11月15日(周五) 集体活动
   
11月16日(周六) 地点:女娲厅
上午第一节 主席:郑宪忠(紫金山天文台)
08:30-09:40 天文科技领域云进展
09:40-10:00 澳洲工作汇报(张海龙,新疆天文台)
10:00-10:40 合影、茶歇
   
上午第二节 主席:郑胜(三峡大学)
10:40-11:00 多核+众核技术加速高性能应用(张广勇,浪潮集团)
11:00-11:20 NVST高速数据存储(刘应波,云南天文台)
11:20-11:40 怀柔太阳射电历史数据归档(杨丝丝,国家天文台)
11:40-12:10 嘉宾论坛三:虚拟天文台的发展趋势怎样?如何将虚拟天文台与具体天文项目结合起来?(主持:孙济洲;嘉宾:盘军、武振宇、石京燕)
12:10-14:00 午餐
   
下午第一节 主席:黄文宏(北京师范大学)
14:00-14:20 石新路小学WWT项目汇报(段毅,重庆梧台科技)
14:20-14:40 WWT平台下中小学天文课程的开发探讨(乔翠兰,华中师范大学)
14:40-15:00 Blender在天文数据可视化的应用(关彤,观瞳创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5:00-15:20 ASCOM技术及手机星图的开发应用(和寿圣)
15:20-15:50 茶歇 
   
下午第二节 主席:崔辰州(国家天文台)
15:50-16:20 嘉宾论坛四: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科学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科学传播工作?(主持:陈黎;嘉宾:李冀、关凯莹、乔翠兰)
16:20-16:40 闭幕
其他资料
18:30-20:00 晚宴
   
11月17日(周日) 离会
 
最近更新:2013-11-18